top of page

高盛(中国)证券亮相!

6月28日,高盛宣布中国核心业务主体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获批正式更名为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数据极为靓丽。在高盛看来,更名后,高盛在中国的品牌形象与全球各地保持统一,标志着“高盛在华业务的新里程碑”。

图源:高盛官方微信

与高盛一样,保持全球品牌形象一致也是多家外资券商的诉求。2021年6月,瑞信方正证券变更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同年7月,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高盛(中国)证券业绩起伏较大

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12月,经证监会批准,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高盛(亚洲)”)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高华证券”)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高盛高华证券”)。彼时高盛持股33%,高华证券持股67%。

2020年3月,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证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同年12月,收购高盛高华证券100%股权的程序启动,并与合资伙伴签署了最终协议;2021年10月,高盛集团完成100%持有高盛高华证券股权的监管备案,高盛高华证券成为外商独资证券公司;2023年6月,正式宣布更名,全新的高盛(中国)证券亮相。

那么,入华近19年,高盛证券在国内的业绩如何?

银柿财经统计发现,2013年至2022年近十年,高盛高华证券仅1年录得亏损,即在2021年亏损1530.8万元,其余年份全部盈利,其中2022年的业绩较好,利润额达到8163.3万元。

虽然总体以盈利为主,但分年份看,高盛高华证券的业绩起伏较大。


银柿财经据高盛高华证券历年年报整理,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洋券商”们的成绩单

与高盛一样,越来越多的外资正对国内的证券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

目前,国内已有10家外资券商,包括3家外商独资券商,为高盛(中国)证券、摩根大通证券、渣打证券,7家合资券商,为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

其中,设立时间最早的为高盛(中国)证券,成立于2004年;最新的为渣打证券,刚刚于2023年获批。另外,还有法巴证券(由法国巴黎银行独资)、青岛意才证券(外资方为Intesa Sanpaolo S.p.A,即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已提交设立申请,正在等候批复。

巧合的是,6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13、14条提到,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除特定新金融服务外,如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开展某项新金融服务,则应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服务。试点地区金融管理部门应按照内外一致原则,在收到境外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者、跨境金融服务提供者提交的与开展金融服务相关的完整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后,于120天内作出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人。(适用范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

这或许意味着,未来外资券商的申请将更加便利。

不过,“洋券商”在国内的路并不好走,从2022年的成绩单看,除新成立暂无数据的渣打证券外,提交了年报的9家外资券商中有5家亏损,若把9家券商2022年的利润总额求和,会发现外资券商行业当年整体还亏了8828万元。

其中瑞信证券亏损额较大,达到2.5亿元;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亏损2.3亿元,另有汇丰前海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亏损额均为数千万元。

“洋券商”的规模也都并不大,截至2022年底员工人数多在300人以下,仅瑞银证券达到383人,即使是成立时间已快19年的高盛(中国)证券,也只有155名员工。


银柿财经据各券商2022年年报整理,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洋券商”们的优势

与国内券商相比,外资券商有独特的优势,即全球视野与跨境优势,这多是由其外资股东在全球的业务覆盖及投研能力带来的。

如有著名投行高盛加持的高盛(中国)证券就表示,2023年会积极向海外客户推介中国市场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拓展QFII经纪交易业务。

摩根大通证券亦表示,2022年,中国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平台优势,积极进行跨地区、跨资产类别的合作,结合境外丰富的研究经验,推出适合中国客户的全球研究产品,如《中国汽车行业:全球电池行业研究》及《2022年摩根大通全球ETF手册》等专题报告,2023年则致力于将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推广到世界,并帮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的成长机遇。

瑞银证券的研究部则与瑞银集团亚太区中国研究团队密切合作,为专业投资者提供富有国际投行视野的专业研究报告。

还有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积极与野村集团在跨境业务领域合作,助力国内机构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展战略,构建跨境资本引荐的服务体系。


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