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Gao Zhe

人脸识别,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近日,广西南宁十几名业主“刷脸”卖房被骗超千万元,受害人达数十人之多;早前,“某市民为防止人脸识别戴头盔逛售楼处”、“人脸识别第一案”法院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删除原告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等新闻都使“人脸识别”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刷脸”这一用于个人身份鉴别的便捷方式所引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愈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 人脸识别技术有多强大?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传统上,人脸识别系统大多是无遮挡的脸,包括主要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和嘴。然而,某些特定情况下,人们的脸会被口罩遮挡,例如在大流行病、医疗环境、过度污染或实验室的环境下。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戴口罩出行成为了一种必须方式。




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公布的数据显示,人脸识别算法在识别蒙面人脸方面越来越出色。在该项研究报告中,记录了识别戴口罩的人脸识别算法的准确性。随着面部蒙面研究数据集,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蒙面人脸面部识别的话题上,更有几家商业供应商开发了“有蒙面识别能力”的人脸识别系统。由此可见,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且其精准性越来越高。


2. 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应用


根据亿欧智库研究报告显示,人脸识别市场应用涵盖安防、金融、智慧园区、交通出行、互联网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2018年安防占人脸识别市场份额的61.1%,金融行业占17.1%,智慧园区占6.7%,互联网服务占3.9%,交通出行占3.3%,个人智能占2.9%,智能汽车、政务服务、智能零售等占比为5%。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研究报告

3. 人脸识别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人脸识别技术在APP应用中的隐私安全研究报告》,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人脸特征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身份证件之一,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APP在采集人脸数据时并未依据时并未依据《规范》单独明确告知并征得用户同意,甚至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使用人脸识别的目的、范围和方式,使得人脸数据被动收集、使用成为常态。其次,部分社交类APP、在线教育类APP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收集、使用人脸数据,导致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事件时有发生。



2020年2月27日,美国人脸识别初创企业Clearview AI称其整个客户名单被盗。据悉,Clearview AI具有超过30亿张人像照片,形成了庞大的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库。虽然本次案件声称仅泄露了客户名单,但Clearview AI数据库中30多亿人脸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令人担忧。


诸如此类的案件层出不穷,都表明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大部分开发企业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已采取的安全措施可能难以应对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安全威胁,易发生人脸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0年第8号),GB/T 38671-2020《信息安全技术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归口管理,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牵头编制,由检测中心人员具体承担。该标准将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是信息安全鉴别与授权标准体系及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架构中重要的基础标准。标准提出了以人脸识别为手段、以密码技术为保障的人脸识别系统,在远程可信环境中为信息系统提供用户身份标识与鉴别服务的安全框架,重点解决了前端可信环境、活体检测、服务端人脸库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问题。


《信息安全技术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的发布是推动我国人脸识别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的里程碑,丰富了我国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体系和应用场景,真正发挥标准的技术引领作用。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